一、前言
國民中學教育三年為第四學習階段,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況,訂定學習階段的重點:
學生身心發展的快速期,也是自我探索與人際發展的關鍵期,應持續提升所有核心素養,以裨益全人發展。尤其著重協助學生建立合宜的自我觀念、進行性向試探、精進社會生活所需知能,同時鼓勵自主學習、同儕互學與團隊合作,並能理解與關心社區、社會、國家、國際與全球議題。
二、課程架構
國民中學階段的「部定課程」為培養學生基本知能與均衡發展的「領域學習課程」,「校訂課程」為「彈性學習課程」,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/專題/議題探究課程,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,特殊需求領域課程,以及其他類課程。
小知識! | 「彈性學習課程」中的「其他類課程」包含本土語文/新住民語文、服務學習、戶外教育、班際或校際交流、自治活動、班級輔導、學生自主學習、領域補救教學等。 |
國民中學階段,在領域課程架構之下,各校可依學校條件彈性採取分科或領域教學,透過適當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安排,強化領域課程統整與學生學習應用。
領域課程架構:
領域 | 第四學習階段 | |
---|---|---|
部定課程 | 語文 | 國語文 |
英語文 | ||
數學 | 數學 | |
社會 | 社會 | |
自然科學 | 自然科學 | |
藝術 | 藝術 | |
綜合活動 | 綜合活動 | |
科技 | 科技 | |
健康與體育 | 健康與體育 | |
校訂課程 | 彈性學習 | 彈性學習課程 |
國民中學階段每節上課時間為45分鐘,學校須依據規範的各領域及彈性學習的學習節數進行課程規劃,各校可以視課程實施及學生學習進度需求,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,彈性調節每節分鐘數與年級、班級的組合。
在符合相關規範與原則下,學校可彈性調整或重組領域學習節數,實施各種學習形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,並可進行不同教師間的協同教學,此類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可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。
部分領域含數個科目,除了實施領域教學外,也可以在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,進行分科教學,學生可在不同年級修習安排不同科目,不必每個科目在每學期都修習。
語文領域,學校應調查學生對於本土語文/新住民語文之選修意願,如學生有意願即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課。為保障原住民籍學生民族教育之權益,應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設原住民族語文課程至少每週1節課,供學生修習。以上各種語文課程,得於假日或寒、暑假實施
彈性學習課程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、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,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並鼓勵適性發展,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。課程可以跨領域/科目或結合各項議題,發展「統整性主題/專題/議題探究課程」,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。
課程規劃:
領域 | 第四學習階段 | ||
---|---|---|---|
部定課程 | 領域學習課程 | 語文 | 國語文(5) |
英語文(3) | |||
數學 | 數學(4) | ||
社會 | 社會(3) (歷史、地理、公民與社會) |
||
自然科學 | 自然科學(3) (理化、生物、地球科學) |
||
藝術 | 藝術(3) (音樂、視覺藝術、表演藝術) |
||
綜合活動 | 綜合活動(3) (家政、童軍、輔導) |
||
科技 | 科技(2) (資訊科技、生活科技) |
||
健康與體育 | 健康與體育(3) (健康教育、體育) |
||
領域學習節數 | 29節 | ||
校訂課程 | 彈性學習課程 | 統整性主題/專題/議題探究課程 | 3-6節 |
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| |||
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| |||
其他類課程 | |||
學習總節數 | 32-35節 |
國民中學階段各領域/科目學習重點、課程架構詳細規範請見總綱及各領域課程綱要
三、核心素養
依據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狀況,各教育階段訂有不同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,透過教育階段、課程類型的規劃,領域綱要的制定,將會落實於學校課程、教學與評量中,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學生。
國民中學階段的核心素養具體內涵:
核心素養面向 | 核心素養項目 |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|
---|---|---|
A 自主行動 |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|
J-A1 具備良好的身心發展知能與態度,並展現自我潛能、探索人性、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、積極實踐。 |
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|
J-A2 具備理解情境全貌,並做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知能,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。 | |
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|
J-A3 具備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,有效執行,並發揮主動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。 | |
B 溝通互動 |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|
J-B1 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,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,並理解數理、美學等基本概念,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 |
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|
J-B2 具備善用科技、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,並察覺、思辨人與科技、資訊、媒體的互動關係。 | |
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|
J-B3 具備藝術展演的一般知能及表現能力,欣賞各種藝術的風格和價值,並了解美感的特質、認知與表現方 式,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。 | |
C 社會參與 |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|
J-C1 培養道德思辨與實踐能力,具備民主素養、法治觀念與環境意識,並主動參與公益團體活動,關懷生命倫理議題與生態環境。 |
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|
J-C2 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,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素養。 | |
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|
J-C3 具備敏察和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,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,並尊重與欣賞差異。 |